欢迎访问 徐州众凯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0516-87732687
网站首页        |        关于众凯        |        新闻中心         |         新技术发布厅        |        技术产品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下载中心
 
 
  烟丝装箱系统
  烟丝回收技术
 
  公司简介
  董事长致辞
  组织机构
  企业文化
  公司宣传片
  联系方式
徐州捷顺物资贸易有限公司
地址:徐州市三环北路金驹物流园隔壁
联系人:赵经理
电话:0516-66673569
传真:0516-87763777
邮箱 :18651795088@163.com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烧结脱硫市场繁荣背后的冷思考
来源:    发表日期: 2011/9/22    阅读次数: 2565

 

  2011年6月16日     中国冶金报    高翔
 
编辑:冶金科技发展中心    2011-08-01
   
       经历了“十一五”的艰难起步,“十二五”期间,我国烧结烟气脱硫工作亟待解决哪些问题?目前烧结脱硫工艺技术种类纷繁芜杂,钢铁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案?面对不同于电厂烟气脱硫可享受政府电价补贴以及当下行业整体处于“薄利经营”这一现状,钢铁企业如何破解烧结脱硫项目的资金“瓶颈”?
     在日前结束的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和中国冶金报社共同主办的2011(第二届)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论坛上,以上问题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议。
     环保悖象引起关注
     近几年,随着我国烧结脱硫工作的不断深入,钢铁企业对烧结脱硫的相关技术知识由普及阶段上升为系统研究,于是,很多工艺技术本身所固有的弊端也逐渐“浮出水面”,被人们所了解。
     石灰石膏法的CO2排放问题。我国电厂烟气脱硫近年来成效显著,这其中石灰石膏法功不可没。因此,近几年来石灰石膏法也因其具有投资少、工艺技术相对成熟等优势,在我国众多中小型钢铁企业烧结脱硫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石灰石膏法工艺原理所固有的特性,注定其脱硫的同时会排放大量的CO2。减排SO2与排放大量CO2,这一环保悖象已引起了钢铁企业的普遍关注。会上,有关脱硫企业代表指出:“钢铁企业不要为了脱硫而脱硫,在进行脱硫技术选型时,要以前瞻性的视野,综合考察脱硫项目的技术可行性,为未来烧结烟气多组分协同治理预留技术空间。”
     氨法的二次污染问题。由于氨法具有独特的“以废治废”优势,能够利用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自己焦化厂副产的废氨水作为烧结烟气脱硫原料生产硫铵化肥,是近年来已上马的烧结脱硫项目中采用较多的技术工艺之一。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氨法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上海交通大学肖文德教授指出,有关部门和企业应高度重视氨法脱硫技术中原料氨逃逸的二次污染问题。氨与SO2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亚硫酸氢一铵和亚硫酸二铵混合物,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存在气-液两相的SO2和氨平衡,烟气含氨量的高低决定于液相中的亚硫铵浓度。理论上,氨和SO2在气相中很难发生反应。为了打破平衡,有效的方法是将亚硫铵氧化为硫酸铵,从而降低烟气中的氨含量。但是,目前国内多数氨法脱硫项目不太重视这一技术问题,甚至于没有安装氧化装置。
     同时,他还指出,国内许多脱硫项目由于技术力量有限,忽视了气溶胶现象,目前国内许多氨法脱硫装置的气溶胶现象相当普遍,烟囱排烟中的白烟十分明显,烟羽拖尾很长,有的长达数公里,这一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避免脱硫过程的二次污染。
      二噁英减排或将成十三五重点
     去年10月,环境保护部等9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污染防治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我国环境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二噁英类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我国的环境保护将步入常规常量污染物防治与微量乃至痕量污染物控制并重的新阶段。
     会上,已上马烧结脱硫装置的钢铁企业重点关注污染的源头控制和减排问题,尚未上马烧结、脱硫装置的钢铁企业则在技术选型时对预留脱除出口的有关技术和装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关注烧结烟气二口恶英与SO2的协同减排。我国开展类减排实践的时间很短,经验不足。我国重点行业在原料、工艺等方面与国外存在很大差异,须结合脱硫、脱硝等污染控制措施,筛选适合我国国情的减排综合控制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类减排新技术。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任志远博士就烧结烟气最佳可行技术适用条件提出了建议,烧结烟气循环技术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烧结(球团)设备;设计阶段应考虑烟气余热利用,烧结烟气回用作为助燃空气,经过烧结高温区焚烧以后排放总量可以明显降低(60%~70%),减少NOx及烟尘的排放量(近45%)。ESP后附加袋式除尘技术适用现有、新建、改扩建烧结设备干法(半干法)脱硫项目,其在现有静电除尘器后附加袋式除尘器,可提高除尘效率,减少排放,技术成熟可靠,减排效率高;ESP减排为50%~60%,袋除尘器减排为85%~95%,总减排效果为95%~99%。活性碳脱硫、脱氮、脱一体化技术适用于对除尘、脱硫、脱硝、脱除、脱除重金属、脱除有害气体等污染物综合治理的现有、新建、改扩建烧结设备,各种污染物的净化效率达95%以上,并回收硫资源,是烧结烟气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
     二口恶英减排提上议事日程。会上,有关部门就其编制的《钢铁行业减排战略规划研究报告》进行了讲解,指出我国钢铁行业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扩大排放检测试点,更新钢铁行业排放源清单;修、制订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标准规范,开展减排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BAT/BEP)应用示范活动;推动铁矿石烧结协同减排,强化电弧炉炼钢源头预处理。到2015年全部新源和部分现有源应用BAT/BEP,基本控制钢铁行业排放的增长趋势;对钢铁行业排放的已识别的废物实施环境无害化管理和处置。
     据记者了解,早在“十一五”期间,有些钢铁企业(如宝钢)就已着手进行减排等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但是,由于检测具有一定特殊性,检测和化验技术要求较高,检测费用高昂,且国内只有为数不多的专业检测机构,因此大范围实现检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有关专家指出,现阶段我国火电脱硫工作已处于常态化,“十二五”期间SO2减排的重点将是钢铁、有色、炼油等非电行业,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将成为重点监管对象。污染物控制工作目前尚处于知识普及阶段,预计“十三五”将成为我国环保工作的重点。
      烧结脱硫将实现由量到质的突破
     “十一五”期间由于钢铁行业烧结脱硫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主要任务是解决烟气脱硫装置有与无的问题,有关部门未将核查放到重要位置。但“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SO2减排将是重点,脱硫设施不再只是简单的建设问题,更重要的是保证其减排效果。据环保部有关领导介绍,下一步将对脱硫公司加强管理,建立“黑名单”,实行通报制度,公开不合格烧结设施及承建脱硫公司名单,性质严重的将取消相关环保资质。
     据悉,为加强对钢铁企业烧结脱硫工作的监管,目前有关部门已经起草了《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设施建设和运行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将于近期下发。
     多种途径解决脱硫项目资金问题
    烧结脱硫项目动辄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投资,以及后期巨大的运营成本压力,是许多中小型钢铁企业迟迟未上马烧结脱硫装置的主要原因之一。早在此次会议的筹备阶段,许多钢铁企业代表就纷纷来电呼吁资金问题,并且带着企业的实际问题积极参会,不断探寻有关解困之道。
     会上,有关专家指出,钢铁企业须清醒认识当前现状,钢铁行业参与市场竞争,钢材产品不同于电价的政府定价,很难效仿电价补贴的形式来享受脱硫项目补贴;应积极探寻其他途径,如BOT、BOO或其他托管经营方式,探索烧结烟气脱硫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
     目前国内每吨二氧化硫的脱除成本约为3000元~6000元,是目前国家要求的SO2排污收费标准(1200元/吨)的3倍~5倍,以往一些小型钢企宁愿缴纳排污费而不愿上马烧结脱硫项目。   
     肖文德认为,有关环保部门应利用二氧化硫排污交易制度来促进烧结脱硫工作的进程。同时,他指出,钢铁行业自身也应通过技术进步,提高钢铁生产的整体技术水平,如采用烧结机空气循环和富氧烧结等技术减少烟气排放,尤其是示范和推广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融焦炉、烧结机和高炉“三炉一体”直接还原熔炼技术,以期彻底消除烟气排放。
     据记者了解,“十一五”已上马、投运烧结脱硫装置的钢铁企业已陆续获得有关环保部门退还的排污费。未投入资金上马烧结脱硫项目的钢铁企业虽然短期内暂时回避了较大的资金压力,但长远来看,其不但仍将面对国家“十二五”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而且生产成本较之获得退还排污费的钢铁企业的劣势将日渐突显。 (2011年6月16日中国冶金报高翔)






 


地 址: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办公室:0516-87732687
传 真:0516-87732687
邮 编:221004
邮 箱:zkcom@126.com
技术中心 :0516-87732690
设计一室 :0516-87732109
设计二室 :0516-87732689
设计三室:0516-87732688
电气工程部:0516-87732101


手机访问请扫描二维码

中文域名:众凯集团.中国 / 众凯机电.中国 / 众凯集团.com / 众凯科技.com / 众凯科技.中国 国内域名:zkjd.cn 国际域名:zhongkaichina.com
Copyright(C) 2015  徐州众凯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90964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