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09年,科技司全体同志在国家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行业科技领域各个方面,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建立健全行业科研创新体系,将工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标准化和质量监督体系,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努力在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为增强行业总体竞争实力,实现企业由大变强和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了烟草科技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不断加强行业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动行业创新工作
1. 进一步加强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水平。按照国家局提出的要把技术中心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予以高度重视,建设“四个一流”技术中心的要求,修订并印发了《烟草行业认定工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确定了2009年度行业级技术中心年检与重新的相关事宜。提出了关于加强卷烟生产和烟叶生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意见,有效促进各企业技术中心深入开展以“四个一流”为重点的建设工作,确保了上海等7家国家认定技术中心顺利通过2009年度国家年检评定。完成了湖北中烟、湖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公司等3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更名和广西中烟技术中心申报国家认定并通过形审工作。进行了建设烟草行业工程研究中心调研并提出了相关工作安排。
2. 进一步加强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开展了4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全面检查了4家重点实验室规定年限内的建设与整体运行状况。完成了湖北中烟“烟用植物应用研究实验室”行业重点实验室的认定和中国烟草东北农业试验站转基因实验室现场评价考察。有效推动了青州烟草研究所和河南农大两个烟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如期开展了双方协议规定的科研合作活动。积极推进提高郑州院及相关省局所属科研单位知识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加大促进其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力度。
3. 开展了省级公司领导创新能力绩效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了省级公司领导创新能力考核指标,修订了2009年度省级公司创新能力考核指标体系,调整了相关指标权重,完成了2008年度省级公司领导创新能力考核工作,印发了2008年度行业省级公司科技创新能力考核情况通报。
4. 做好行业科技奖励工作。组织烟机公司等单位进行2009年度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工作。完成了2009年度总公司科技进步奖项目申报、形审、网评和评审等工作,共评出获奖项目20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
5. 举办了“2009•中国烟草自主创新高层论坛”。姜成康局长在论坛上作了重要讲话,张保振副局长作了主题报告。行业内外共计16个专家、学者围绕“自主创新求突破,卷烟发展上水平”主题和研究课题选定上水平、技术中心建设上水平、产品质量上水平3个议题进行了专题演讲与技术交流并达到了预期目的。
6.积极实施行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了行业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研究、行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体系构建等工作。推动企业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充实知识产权人员。绝大多数企业制订了本单位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工作计划,配备了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积极开展了相关工作。2009年全国烟草行业公开公告烟草技术类专利830项,其中烟草发明专利378项,比2008年分别增长57.5%、59.5%。
7. 认真履行国际有关公约。向环保部提交了7个技术援助项目,敦促环保部如期拨付赠款资金72.5万美元,验收了湖北宜昌等6个地区甲基溴淘汰项目(温室建设),进行了应对我国淘汰含氢氯氟烃(HCFC)调研并提出了行业应对淘汰HCFC的工作思路。
(二)积极推进科技重大专项和四大战略性课题的实施
1. 积极推动重大专项的启动和实施。完善了烟草基因组计划重大专项方案并提交国家局办公会审议,着手筹备组建国家烟草基因研究中心。成立了减害技术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审议确定了卷烟减害技术重大专项2009年度立项项目计划和经费安排。会同烟叶公司完成了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重大专项方案的编制工作并正式启动,确定了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重大专项2009年度立项项目和经费安排项目。成立了卷烟增香保润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会同运行司共同审议确定卷烟增香保润重大专项2009年度立项项目计划和经费安排。努力推进其他重大专项的启动与实施工作。分别会同相关部门检查了解各专项进展情况,根据行业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各重大专项年度工作计划和科技项目布局。
2. 推进四大战略性课题深入开展。
减害降焦课题:印发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大力推进卷烟减害降焦努力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意见》,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行业减害降焦工作的目标和主攻任务。完成了2008年度国产卷烟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分析检测工作,确定了国产卷烟7种有害成分释放水平。深入开展了卷烟危害性指标体系的验证和深化研究、卷烟辅助材料、卷烟配方设计参数对主流烟气霍夫曼分析物的影响研究、卷烟减害应用技术研究。
烟草育种课题:完成了16个烟草新品种的审定工作。推进中国烟草种质资源平台建设,正式启用中国烟草种质资源库实物库和网络系统,研究确定了2009年度中国烟草种质资源库的供种计划,进行了中国烟草种质资源平台建设2009年度中期检查工作,起草了中国烟草育种工作协作平台方案,完成了中国烟草种植区划研究成果的汇编和发布工作。
卷烟调香课题:完成行业首期卷烟高级调香师、调香师班学员国内教学、论文答辩和国外培训任务,完成2007年度卷烟调香方向工程硕士研究生班教学工作,进行了行业今后3年卷烟调香人才培养需求情况调研。
特色工艺课题:启动了低强度松散回潮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分段式低温滚筒叶丝干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研究项目。组织开展卷烟品牌多点加工均质化研究、面向分组加工及订单生产的柔性制造系统研究。继续开展烟梗膨胀制粒、隧道式多喷嘴加料(香)机等关键主机设备的研制。研究确定了国产造纸法再造烟叶发展思路,提出了国产造纸法再造烟叶今后发展方向和攻关任务。
3. 进一步加强科技项目管理。积极推进总公司年度科技项目计划编制方式改革,确定总公司科技项目计划由重大专项项目、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3部分组成。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定位于解决行业重大科研共性难题和瓶颈问题,谋求科技重点突破和跨越式发展;面上项目由各省级公司自主立项、自主投入和自主管理,定位于解决企业或局部的制约性技术难题,带动行业推广和示范。拟定了烟草行业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下达了总公司2009年度第一批和第二批科技项目计划,完成了郑州院自立项目的审查和批复工作。
(三)进一步提升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水平,不断提高质量监督有效性
1. 质检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加强烟草质检机构建设,印发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全面加强烟草质检机构建设的意见》,质量安全制度和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质量监督有效性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工作,全年抽查显示,2009年卷烟产品质量合格率为100%,卷烟产品有关质量安全指标的合格率为100%,烟用添加剂和卷烟材料相关指标得到有效控制。烟叶工商交接等级质量合格率稳步提高,预计2009年合格率在63%左右,比2008年提高约3个百分点。
2. 减害降焦工作持续推进。按照国家局关于调整卷烟盒标焦油最高限量的要求,全面落实了国家局关于从2009年1月1日起生产的卷烟盒标焦油最高限量不得超过13毫克/支的规定,2009年全国卷烟焦油量加权平均值为12.2毫克/支,较2008年下降0.6毫克/支。骨干品牌在焦油量明显下降的同时,继续保持较高的质量水平和风格特征且彰显较强的个性,一些新品牌(规格)在降焦增香保持风味的技术创新方面迈出可喜步伐。
3. 履约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从2009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卷烟包装标识的规定》,卷烟包装标识全面改版,标志着我国烟草行业履约工作已迈出实质性步伐。
(四)全面实施《烟草行业标准化中长期发展战略》
1.全面开展与国内外先进标准的“对标”工作。组织开展了卷烟、农业、烟机和烟用材料标准与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的“对标”工作。完成了“卷烟出口目的国(地区)重要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信息系统建设并正式投入运行,初步建立了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预警机制。
2. 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编制了2009年度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已报批国家标准8项,发布行业标准71项,行业现行有效的标准已达425项,正在制修订的标准有164项。发布了《烟草农业标准体系》、《烟草机械标准体系》(修订)。稳步推进“卷烟贮存期间质量变化研究”等多项重点标准研制工作;确定了《卷烟》系列国标修订工作的基本思路。进行了卷烟工业、商业、烟机制造、醋纤等企业自主制定、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统计分析,调研了河南中烟等5家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情况。起草了《烟草添加剂安全性评价及管理规程(试行)》,组建了烟草添加剂安全性评估委员会。
3. 继续推进重要标准贯标工作。开展了部分企业(包括许可方和被许可方)执行《卷烟品牌许可生产质量保障通则》标准情况现场综合评价工作。进行了部分企业(生产点)执行《卷烟企业清洁生产评价准则》及《烟草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标准现场调研及综合评价,实现了烟草类国家和行业标准文本在国家局内网和行业标准化网的网上查阅。
4. 进行了行业首届标准创新贡献奖项目评审。共评审出行业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项目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推荐“烟草及烟草制品 转基因的测定”标准参评国标委组织的“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评为三等奖,正在公示期)。
5. 全面推进烟叶标准化生产。完成了第五批(6个)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考核验收并印发了通报,进行了第六批(12个)示范区项目及部分非示范区烟叶产区年度考评,汇总分析了2009年度各烟叶主产省份烟叶标准化生产工作有关数据。
6. 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参加了ISO/TC 126第28次会议,答复了《烟草及烟草制品 箱内片烟密度偏差率的无损检测 电离辐射法》国际标准项目(ISO/DIS 12030)有关质询。今年8月,ISO/DIS 12030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投票通过,这是我国烟草行业在继去年实现国际标准提案“零”的突破后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
7. 完成了部分分标委的换届工作。调整了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部分委员,完成了企业、信息、烟用材料等分标委的换届工作,设立标准、标样分标委,即将卷烟分标委调整为卷烟技术分标委和卷烟标样分标委,将农业分标委调整为农业技术分标委和烟叶标样分标委。目前已完成卷烟分标委的换届工作。
二、2010年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行业科技领域各个方面,以“推动技术创新求突破,实现卷烟上水平”为工作目标,更加重视创新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标准化和质量监督体系,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努力在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上取得新的成效;为增强行业总体竞争实力,实现企业由大变强和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做出新的贡献。
(一)进一步加强行业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和行业自主创新工作。
1. 进一步加强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局提出的要把技术中心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予以高度重视,建设“四个一流”技术中心的要求,将建设具有国际一流能力的技术中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促进各国家级和行业级技术中心深入开展以“四个一流”为重点的建设工作,推动各重组企业按照“五统一”和“三个有利于”原则全面整合科技资源,加强技术中心建设。制定并实施加强烟草行业工业、农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意见、建设规范与认定办法等指导性意见,重点推动烟叶生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对符合行业级烟草农业技术中心认定条件的适时予以认定。启动烟草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工作,组织在烟草相关技术领域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大型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建设烟草行业工程研究中心。
2. 进一步加强行业知识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行业创新平台,不断加强行业重点科研单位建设。加强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制定并实施加强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意见、建设规范等指导性意见,确认各重点实验室2010年度开放科研项目和重点科研活动安排,组织开展重点实验室科研骨干国内外技术交流。全面开展青州烟草研究所和生理生化基地两大烟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确保不断如期取得双方协议规定的阶段性科研成效。加强省级局(公司)所属科研院所建设,起草、印发“关于加强烟草行业科研院所建设的意见”。
3. 加强行业自主创新工作。开展行业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进行创新型企业试点专题调研工作,起草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计划和实施意见。进一步开展行业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健全保障群众性创新活动不断深入并长久开展的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包括激励制度、管理制度、创新扶持制度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适时表彰、奖励一批在群众性创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优秀创新成果和优秀组织单位。
4. 进一步加强行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管理规范的行业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科技信息中心及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科技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信息中心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稳步提高科技信息中心的科技服务权威性,拓展并增强业务范围和能力,重新确认科技信息中心职责范围、工作任务。不断加强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相关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切实增强相关岗位和人员的稳定性。
5. 进一步提升行业科技管理水平。加强国家局对行业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宏观管理,及时总结、布置行业科技管理工作并加强经验交流,定期召开烟草行业年度科技工作会议。重点加强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在科研计划管理和科研项目实施中的管理作用,不断提高行业科技管理人员水平,举办行业科技管理人员培训班。做好省级公司领导绩效考核工作,进一步修订并完善有关考核指标,确保创新能力绩效考核工作顺利实施。继续实施《烟草行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2007—2015年)》。做好2010年度总公司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认真履行国际有关约定,继续开展甲基溴技援项目研究工作,提出烟草行业应对我国淘汰含氢氯氟烃HCFC的工作思路。
(二)大力推进重大专项和四大战略性课题的实施,提升现代烟草农业的科技支撑水平。
1. 推进重大专项的启动和实施。大力推进卷烟减害技术、卷烟增香保润、优质特色烟叶开发、中式卷烟制丝生产线重大专项的实施。力争尽快启动烟草基因组计划重大专项。继续推进超高速卷接包机组重大专项的方案编制工作。会同烟叶公司开展无公害烟叶开发、基本烟田治理等重大专项的调研和方案编制工作。会同各专项牵头单位研究确定各专项2010年度拟立项研究的科研课题,编制总公司2010年度重大专项科技项目计划。
2. 推进四大战略性课题的实施。开展国产卷烟7种有害成分分析普查工作,积累行业减害降焦基础数据。组织郑州院等单位开展卷烟7种有害成分检测比对实验,组织相关单位针对卷烟烟气7种有害成分形成机理、关键技术立项研究。研究制定今后3年卷烟调香师、卷烟调香方向工程硕士培养计划,开展行业卷烟高级调香师技术资格认定工作,遴选行业高水平的卷烟调香技术人员,建立卷烟调香核心人才队伍。重点跟踪各相关单位所承担总公司育种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继续推动烟草种质资源平台建设的共建共享工作。
3. 提升现代烟草农业的科技支撑水平。继续加强烟草农业机械的支持力度。力争主要应用在耕地、起垄、覆膜、移栽、采收等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的生产环节的机械研究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继续支持和引导行业内外的机械研发机构研发、引进示范适合山区特点的移栽、采收、编烟和拔杆等烟草专用机械。出台进一步加强科技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支撑作用的指导意见。
4. 加强科技项目管理。进一步理顺总公司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修订总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会同财务司起草总公司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研究提出国家局科技重大专项经费管理的模式和审批程序,会同财务司编制重大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三)认真做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全面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1. 全面加强烟草质检机构建设。采取各项有效措施着力解决检测范围较窄,仪器装备水平总体偏低,技术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统筹考虑全行业质检机构建设布局,按照规划时间如期实现全行业质检机构的建设目标。
2. 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督促各工业公司认真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加强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使卷烟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位,质量安全标准日趋完善,检测能力持续提高。严格添加剂、烟用材料的行业市场准入质量和标准条件,对禁止使用的有关材料、添加剂等,要严格把关,确保令行禁止。促进省级局质检机构更加严格监管程序,不断提高监管水平,确保卷烟产品质量安全。
3. 做好卷烟产品减害降焦工作。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大力推进卷烟减害降焦努力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意见》要求,力争到2010年末实现卷烟焦油量下降到11.8毫克/支的目标,同时,选择性减害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不断提升中式卷烟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为消费者提供科技含量更高、危害人体健康成分更低的中式卷烟。
4. 不断提升卷烟品牌维护能力。进一步转变质量管理方式,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将卷烟产品的焦油量、烟碱量、一氧化碳量等反映企业生产工艺控制能力和精度的关键指标,纳入品牌质量维护重点,贯穿于品牌维护的始终,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水平,实现品牌维护能力上水平。
5. 认真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全面推进《公约》第九、十条烟草制品成分管制、披露条款的实施,按照国务院履约部际协调领导小组要求,分阶段地实现世卫组织提出的对烟草制品成分及烟气释放物的检测、管制和披露目标。
(四)继续推进实施《烟草行业标准化中长期发展战略(2007-2020年)》,强化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
1. 进一步规范标准化管理工作。督促行业各直属单位进一步明确标准化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与组织,促进省级局(公司)成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适时检查相关工作落实情况。着力加强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召开卷烟工业企业标准化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总结、交流行业标准化工作和经验。加快推进卷烟“标准化示范企业”建设,完成2010年创建15个左右涉及卷烟生产、营销和打叶复烤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示范企业的目标。完成基本实现烟叶标准化生产的工作目标。全面完成第六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各项建设任务,继续对全国烟叶主产区推进烟叶标准化生产工作的实效进行考评。根据国标委的总体思路和行业实际,制定烟草行业的技术标准战略纲要和“烟草行业“十二五”标准化工作发展规划”。
2. 以“卷烟上水平”为核心,着力抓好贯标工作。拟将2010年作为行业的“贯标年”,围绕安全、卫生、环保等重要方面,确定若干项影响较大的标准或关键性指标,开展有针对性的“对标”、“采标”、“贯标”工作,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安全卫生保障标准体系。
3. 扎实推进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完成500项标准的工作目标。按照行业标准化发展战略的要求,2010年底要基本完成由500项烟草类国家和行业标准构建的行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标准制修订项目管理力度,组织制修订一批行业发展急需的和基础性的标准。
4. 加快实施标准化人才培养战略。建立由十位左右标准化工作领军人才、百位行业内外有关技术骨干和千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一支熟悉专业技术、熟悉标准化工作、熟悉国际标准制定的规则与程序、外语水平高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根据国标委的相关精神,适时建立标准化职业资格制度,建立标准化人才专业技术职称(如:标准化工程师)评定体系。
5. 继续推进制修订国际标准工作。继续跟踪、分析研究国际标准制修订的最新动态,引导行业相关企业选准课题,推动若干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的技术标准冲击国际标准,提高行业在烟草国际标准化领域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